一堂“感恩课” 感动四百人
专家呼吁感恩不是作业,而是由父母教给孩子的美德
本报通讯记者吴岚岚 通讯员陈晓晖报道:昨日,由市妇联、佛山电台主办的“与孩子的心灵对话”论坛走进南海罗村高中,与罗村400多名中小学生和家长“谈孝德,论感恩”。
现代家庭里独生子女多,面对唯一的宝贝,不少家长舍不得打骂,舍不得让孩子吃苦,不过,孩子们却不懂家长的心,有时甚至会嫌弃父母啰嗦。昨日,“与孩子的心灵对话”论坛也关注到这一问题,请来3位教育、心理学专家为学生、家长们上了一节“感恩课”。“记得爸爸妈妈生日的小朋友请举手。”主持人的提问让现场响起一阵尴尬的笑声,只见坐满人的阶梯教室里只有寥寥几位小朋友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。“请记得孩子生日的爸爸妈妈举举手。”主持人这次的提问马上得到家长的响应,每一个家长都踊跃地举起了手。妈妈们都说,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,所以她们永远记得孩子出生的那一天。见到这一幕,不少小朋友都惭愧地低下了头。
“为了将女儿生出来,我差点丢了命。当医生让我选择救大人还是小孩时,我毫不犹豫就要求救我的女儿。”一位妈妈哽咽着诉说孩子出生时的痛楚,感人的情节让现场的学生和家长都禁不住热泪盈眶。“没想到妈妈这么辛苦,我以后再也不随便乱发脾气了。”“妈妈太伟大了,回家后,我一定要向妈妈说声谢谢。”罗村高中的一名男同学听完母亲们的讲述,频频用“震撼”来表示自己的心情。“我知道我的父亲很爱我,其实我一直很感激,但就是说不出口。”在温馨的气氛中,一名罗村高中的女同学也激动地站起来,向在现场的父亲勇敢地说了一句“我爱你”,并且紧紧地拥抱了父亲……
论坛中,孩子们还自编自演了两部感人的小品。《感恩的心》讲述一对贫困的农民父母为供孩子上学,到城里开面摊受尽欺侮的心酸故事,另一个《“老秘”应聘记》则让在座的孩子们深深反思,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就算是报恩吗?
[专家谈“感恩”]
珍惜父母每分付出
省聘督学、原市教育局督导室副主任吴钟秀:孝敬父母不应只是做做家务,用好成绩报答,还应该培养好的生活、学习习惯,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,对父母的每一分付出都要好好珍惜,更重要的是不要忽略对父母精神上的安慰。
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
佛科院心理学教授仇宇:家长们在教育孩子心怀感恩的过程中,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,细心觉察孩子的真实需求,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,才能在互动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。
让孩子明白生命来之不易
市家教研究会会员、临床心理专家杨蜀琴:感恩不是老师布置给孩子们的作业,而是由父母教给孩子的一种美德。如果想让孩子孝敬父母、心存感恩,最好的办法是身教好过言传,让自己充当孩子的好榜样。同时,家长们向孩子讲述生育之痛时,切记不要将之作为筹码交换孩子的孝心,而是让孩子明白生命来之不易,应该尊重生命,把感恩之心撒向身边每个人。
(责任编辑:刘振鑫)